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決策倫理標準

決策倫理標準

自動駕駛車的道德判斷
這次的課程中有提到鐵路難題及三種不同的倫理標準,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保障基本權益和確保公平正義,但是不同理論的出現也代表著每個人的決策標準也不同,隨著科技的進步,無人車上路的機會也愈來愈大,若是換成是機器而非人類來判斷,勢必得有一個統一的判斷方式,在此,提供大家一個網站,讓大家能夠測試自己的道德判斷比較偏向哪個方向,及其他人測驗平均的結果:


有軌電車難題
這個經典的問題是在描述一個道德困境,一台失控的電車依循原軌道行駛的話將會撞上五個人,但如果轉換到另一個荒廢的軌道,則只要犧牲一個人。

我認為這個問題還可以有改善的空間,例如將5個人改為100100010000,甚至是半個地球的人,或是將1人改為親人等,這樣也許大家的答案也許也會不同,在5個人的規模下,我會選擇救那個守法的人,但在必須犧牲35億人時,而救一人時,我的判斷標準也就跟著改變了。

有軌電車問題在報告時有提到,而大多數的人都曾聽過,甚至聽過不同版本的問題,如將換軌道改為推一個胖子下橋等,這些都是假想的情況,不過在現實中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困境,像是上述的無人車道德問題,或是一般在工作上的決定,在工作的決定雖然可能沒到人命關天的地步,不過影響到個人權益倒是極有可能,像是補習班或是一些私立高中,為了使榜單上的成績更好看,因此成立醫科班、電資班、台大班之類的特殊班級,這種就是偏向效益主義的作法,將多數資源投注在能有較多生產力的地方,而犧牲其他普通班的學生,但這樣就不符合公平正義(Justice as Fairness)原則。

結論
從無人駕駛車的例子來看,就能了解電車問題已經不只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我們必須找到一個社會所期望的答案,並且實際的應用在上,老人、小孩、動物、男性、女性這些條件遠比電車問題複雜,而我們得出的選擇卻必然不能符合每個人的期待,在工作上不同的價值觀也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同樣也難以符合所有人的期望。

延伸閱讀
A two-year-old's solution to the trolley problem
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是戲弄人的詭辯 作者:王陽翎(于非)

第三組組員:

李逸芸、許博鈞、陳琬霓、鄭偉俊、黃銘章

1 則留言:

  1. 同意上述部分的觀點:
    在決策的過程中,必定面臨許多難以抉擇的狀況。當然事後我們可以透過很多種說法來詮釋他們當下的決策心理,也就是為他們做情境分析。然而我認為上述遺漏了一個不可被忽略的因素,文中談到決策者的價值觀,但在那短短的決策時間中,很多時候是一念之間,而直覺反應正多數是影響這一念之間的決策。而的反應又未必能完善反映出該決策者的道德價值,這在很多的社會案例中都有先例。
    而上述提及將此概念廣泛應用至生活中的道德衡量標準未必符合大家期待,我想說這恰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典型反應,如果人人都說要公平要符合正義救多數人,那不恰恰是共產主義的核心理念嗎?而反之如拯救的那一個人是自己的親人 在利己的資本主義核心價值下,放棄多數人對他來說難道不是理性決策嗎?是以為避免以上的矛盾點,出現了法律制度,而大多數的法律的條文是出現在科技之後,會有更多的案例出來,進而修正,最後成為令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方案,也是多數平衡下最能達到多數目標的方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