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從一例一休看勞資衝突與協商的過程

前陣子勞動基準法的修法吵得不可開交,勞方跟資方各持己見,本組想透過一例一休與周休兩例的議題探討勞資衝突與協商的過程。



1. 衝突:



















一例一休支持者的較多都是資方,例如許多老闆為了符合勞基法規定一周工時不得超過40小時,會將時間拆開,變成一天上6小時40分鐘,拆成六天,加起來剛好40小時,或是打工的餐飲業界,會因尖峰離峰人力差異大,請部分員工離峰時回去休息一下,尖峰再回來上班,這都是符合勞基法的。



2. 協商的過程:


2016年11月15日,2016工鬥連線在立法院舉辦「七天假民間公聽會」,主張中小企業並非如蔡英文所說無法承受勞工七天國定假日。2016年11月16日,立法院舉行《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公聽會2016年11月29日,2016工鬥連線、臺灣鐵路產業工會復興航空企業工會到立法院前抗議2016年12月6日,勞工團體成員高舉自製的大型看板示威,並痛批民進黨「比國民黨更像國民黨」。更有人怒丟煙霧彈、灑冥紙抗議。2016年12月6日,工鬥青年產業後備軍、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等青年團體突襲總統官邸,宣告徹底與民進黨決裂。2016年12月6日,在立法院正進行《勞動基準法》修正案表決,歷經六個小時的朝野協商,以60人贊成40人反對完成二讀立法院院長蘇嘉全宣布《勞動基準法》相關修正案三讀通過,明訂施行一例一休、七天假刪除,自2017年1月1日實施






3. 結論:



現在目前整個議題進行到Stephen P. Robbins─衝突五階段理論中的第四階段─行為〈當一個人採取行動去阻止別人達到目標或損害他人的利益時,就處在衝突過程的第4階段。這種行為必須是有企圖的和為他們所知的。在這一階段,衝突會公開化。這一階段是一個動態的相互作用過程。公開的衝突包括行為的整個過程,從微妙﹑間接﹑節制,發展到直接﹑粗暴﹑不可控的鬥爭。〉勞方跟資方還需要更多的對話與溝通才能夠避免成為破壞性的衝突,危害到整個組織或社會的生存。























Brexit - 英國與歐盟那些不得不說的愛恨糾葛 [從英國脫歐看衝突五階段]

Brexit

英國與歐盟那些不得不說的愛恨糾葛


[從英國脫歐看衝突五階段]


前言

       大文豪Oscar Wilde曾說:「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友誼,有的只是愛恨情仇。」而將這句話套在英國歐盟自二戰以來的關係亦如是。2016623日,全球都對於一場世紀性公投─Brexit Vote─的結果跌破眼鏡,而這正是我們今天想用以討論「衝突與協商」的案例。

交往前的暗潮洶湧

二戰過後,歐洲開始積極推廣區域整合,及至1957年,歐盟正式誕生。而作為歐洲大國之一且較無受戰火摧殘的英國理所當然的被邀請成為創始國,主導合併事務。然而初期英國基於經濟條件不對等以及民族性,姿態甚高地拒絕接受歐洲共同體的追求。但當1970年代歐盟步上軌道,資源整合後的優勢開始體現,英國最終放下對歐盟的成見,開啟了倒追之路,三度申請加入歐盟,最終1973年英國正式加入歐盟,開始了與歐盟之間的交往。

若即若離的關係

你以為當一對情侶交往後就萬事大吉了嗎?當然沒那麼容易。雖然加入歐盟,但多數英國人認為這只是為追求經濟利益而暫時的妥協,就地理來看,英國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並且就歷史文化的脈絡來說,大英帝國的榮景更非任一歐盟國家可以比擬,因此英國極不情願接受歐盟對於英國三權(立法、司法、行政)的干涉,故英國與歐盟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也就是傳統所說的「疑歐派(Euroscepticism)」國家。
雖然歐盟1970年代曾兩度拒絕英國入歐,但那也只不過是情侶之間拉鋸戰的小手段之一,實際上歐盟實在難以抗拒英國加入後帶來的經濟效應,是以英國仍後發先至與德、法並駕齊驅握有歐盟事務的關鍵決定權,因此雖然英國有諸多不合群行為,例如:拒絕使用歐元(Euro)不簽署申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與歐盟不同的稅制,但歐盟卻無法可管。
  至此,英國與歐盟的關係正處於Stephen P. Robbins─衝突五階段理論中的第一階段:潛在的對立(potential opposition衝突的條件我們大致上可以統整為溝通、結構、個人變項三要素,當這些要素被滿足到一定程度時,發生衝突的機率極大。而以下我們分別檢視英國與歐盟這衝突三要素是否有被滿足:

 溝通(communication 來自語意表達困難、誤解,以及溝通管道中的干擾

R 結構(structure 包含團體大小、指派任務之專業化程、權限的清晰
英國:保有國家的獨立自主權並且要求與其他歐盟會員國有平等的貢獻
歐盟由歐盟統一制定司法、財稅強國有義務承擔更多責任

R 個人變項(personal variables每個人所擁有相的價值體系、特質、性格
英國始終只希望共同爭取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民族文化及國家主權應保持獨立
歐盟:最終目標是讓所有成員國在政治上統一

三項要素中歐盟與英國的關係滿足兩項,為今日的Exbrit埋下隱患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08年金融危機迄今,歐洲經歷許多動盪:09年歐債危機、14年至今的難民危機、15年希臘債務問題,以及近兩年來持續不斷的恐怖攻擊事件,使歐洲經濟始終沒有起色。
而身為歐盟一份子的英國不僅不再於經濟層面得益,更被迫撥出大筆金援穩定歐洲局勢。此外,自從歐盟開放東歐國家加入以後,愈來愈多的東歐人進入英國的勞工市場,影響了本地人的工作權。而來自於歐盟要求的接收難民配額,以及英國人對於恐攻的恐慌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終於喘不過氣的情況下,最終,這對情侶終於承認他們只能為彼此錦上添花,卻無法攜手度過風雨,英國內部脫歐的聲浪愈來愈大。 
        第二階段是認知與個人化(cognition and personalization,這時雙方或其中一方會感受到隱憂逐漸具體化,進而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其中負面情緒則是影響認知的關鍵因素。就Brexit議題而言,英國感受到經濟沒有共榮Ⅱ對外付出大筆金援而削弱了國民的福利資源、而負面情緒包括敵視搶走工作機會的外籍人士恐懼接二連三的恐攻,這些因素最後導致了衝突的產生。


Brexit or Bremain?

        當國內輿情開始影響選情時,英國政壇只得做出相應的回應,時任英國首相的David Cameron最終定案 在201606月舉辦公投,希望可以藉由此方式決定未來在處理歐盟事務上,英國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我們繼續就Stephen P. Robbins的理論來討論,衝突的第三階段為意圖(intention)Robbins在這個階段依照 Kenneth & Thomas1976)的看法提出了Conflict-Handling Intentions,這個圖表是由兩個向度──合作性、堅持性組成,相互搭配而形成五種處理衝突的方式,分別為:競爭(competing) 、統合(collaborating) 、退避(avoiding)、順應(accommodating)、妥協(compromising)      
        在此階段,我們也將開始討論歐盟方面對於Brexit衝突的處理。英國公投以前,雖然歐洲懷疑主義抬頭,但多數歐盟國家包括德國、荷蘭、芬蘭、丹麥、愛爾蘭等國仍表態希望英國「留歐」,因此在公投以前,歐盟是傾向妥協(compromising)及順應(accommodating),為了拯救即將分崩離析的關係,歐盟更不惜給予英國更進一步的特殊地位以挽留英國。然而英國內部卻因意見分歧而始終在圖表上方的一二象限中搖擺



你若無心我便休

        透過Brexit Vote,最終民眾給出了他們的選擇,脫歐派以些微的票數勝過留歐派,因此定調了英國的立場為競爭(competing)方向Brexit幾乎是勢在必行。而在623日公投結果公布以後,歐盟態度也轉朝競爭(competing)靠近
第四階段:行為(behavior包括了衝突雙方所做的言論、行動和反應,這也是衝突開始變得顯眼的時候。
對於英國的Exbrit堅持分手的無情決定,歐盟痛下決心快刀斬亂麻,希望可以盡快結束這場分手鬧劇,因此開始在行動上採取強硬態度,要求英國盡快進行脫歐談判,歐盟委員會主席Jean-Claude Juncker更在隨後召開的特別會議上出言諷刺持脫歐立場的英國獨立黨黨魁Nigel Farage;而英國方面,David Cameron黯然下台,新任首相Theresa May也宣布20173月將開啟脫歐談判。至此,Exbrit有導向毀滅性衝突的傾向。

尾聲&結語

第五階段:結果(Outcome)分為功能性結果以及破壞性結果,就目前的情勢而論,Exbrit 議題為偏向破壞性結果,隨著英國決意脫歐,歐盟原本稍現曙光的改革行動也隨之停擺,然而,在今年3月的開啟的脫歐協商結束以前,雙方是否還餘情未了仍未可知。英國最後能否回心轉意?歐盟又是否能夠不計前嫌修補破裂的關係?而假若關係再也無法回復到從前,雙方究竟是「分手後不要再做朋友」抑或是「沒有在一起至少還像家人一樣」? 最後這段情緣的結局如何,世界各國都還等著看呢!











資料來源